会议强调,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精神上来。
要着力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健全政务守信践诺机制,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行为集中治理。《分工方案》在进一步优化涉企服务、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办事成本方面提出,要全面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一网通办水平,推动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异地办理、跨省通办。
根据《分工方案》,在进一步破除隐性门槛、推动降低市场主体准入成本方面,我区要求要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实现清单事项网上办理。要着力优化工业产品管理制度,实现相关审批系统与质量监督管理平台互联互通、相关质量技术服务结果通用互认。在进一步加强公正监管、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方面,《分工方案》要求,要创新实施精准有效监管,严格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坚决杜绝一刀切运动式执法,严禁未经法定程序要求市场主体普遍停产停业。要健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机制,各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惠企政策集中办理窗口,对企业进行分类画像,对符合条件的涉企政策资金免申即享、精准直达。在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推动减轻市场主体经营负担方面,《分工方案》明确,要严格规范政府收费和罚款,2022年底前,完成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重点查处落实降费减负政策不到位、不按要求执行惠企收费政策等行为。
要着力优化跨境贸易服务,切实提升办税缴费服务水平,2022年底前,推动实现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入账、归档、存储等。要推动规范市政公用服务价外收费,全面实行居民用户和用电报装容量160千瓦及以下的小微企业用电报装零投资。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开心农场、阅读角、学校荣誉墙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
此外,学校教职工签订《文明承诺书》,督促教职工及家属遵守《彭阳县文明市民公约》。今年,彭阳县第一小学传承百年办学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校园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文明行动蔚然成风。近年来,学校荣获自治区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校、德育示范校、自治区文明校园等称号发挥校园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开心农场、阅读角、学校荣誉墙的作用,拓展育人渠道和空间。
双减政策落地后,学校开设了轮滑等19个社团,创新体教融合特色,探索劳动教育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拓宽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空间。近年来,学校荣获自治区安全管理规范化示范校、德育示范校、自治区文明校园等称号。
开展三节三爱、三礼三仪、家庭教育六个一、重走长征路等活动,教育引导学生从小立志向、有梦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今年,彭阳县第一小学传承百年办学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充分发挥文明校园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有声有色,文明行动蔚然成风。彭阳县第一小学积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国旗下领诵等形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充分利用教室走廊、墙壁、电子班牌、校园文化墙等载体,打造党史主题教育长廊、科技长廊、师生书画长廊等。
此外,学校教职工签订《文明承诺书》,督促教职工及家属遵守《彭阳县文明市民公约》11月25日,记者从银川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获悉,银川市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用一周左右时间在兴庆、金凤、西夏三区打响疫情歼灭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活生产影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银川市倡导三区全体居民周末居家不外出,最大限度减少社会面人员流动。为践行三个坚定不移,结合实际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银川市科学规范社会面管理,严防入银卡口,开展连续高质量核酸检测行动,切实提高防控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
11月25日、26日、27日三区连续3天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以居民小区(村组)、机关单位、园区企业、寄宿制学校等为单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同时,设置流动小分队,深入边远地区上门检测,对不检、故意逃避检测的将依法依规采取有关措施。
加强区外入银风险人员健康评估,分级分类管理,启动实施居家健康监测3天3检、5天不得进入公共场所、机关单位等限定管理措施,同步实施5天赋黄码管理。据介绍,当前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风险明显加大,不确定风险因素叠加,银川市三区疫情多点散发,部分感染来源不明,传播链条不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
同时,设置流动小分队,深入边远地区上门检测,对不检、故意逃避检测的将依法依规采取有关措施。11月25日、26日、27日三区连续3天开展全员核酸筛查,以居民小区(村组)、机关单位、园区企业、寄宿制学校等为单元,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加强区外入银风险人员健康评估,分级分类管理,启动实施居家健康监测3天3检、5天不得进入公共场所、机关单位等限定管理措施,同步实施5天赋黄码管理。银川市倡导三区全体居民周末居家不外出,最大限度减少社会面人员流动。11月25日,记者从银川市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获悉,银川市将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用一周左右时间在兴庆、金凤、西夏三区打响疫情歼灭战,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生活生产影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践行三个坚定不移,结合实际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银川市科学规范社会面管理,严防入银卡口,开展连续高质量核酸检测行动,切实提高防控的精准性、及时性、有效性。
据介绍,当前疫情跨区域传播扩散风险明显加大,不确定风险因素叠加,银川市三区疫情多点散发,部分感染来源不明,传播链条不清,疫情防控形势复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
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公共服务暖心田蒋河村党支部将59名党员划分到4个服务型党小组,选派党员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担任党小组组长,联合全村18名致富带头人,发挥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先锋模范作用,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酿醋产业逐渐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探索出一条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稳定增收的发展路子。蒋河村打造一站式服务、办事不出村综合服务平台,为村民提供优质便利服务。
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两委班子更加注重提高村民福利、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红砖白墙的房屋整齐划一,畅通的村道干净整洁,墙上的绘画栩栩如生,门前的轿车越来越多……11月24日,来到原州区头营镇蒋河村,眼前的一切呈现出村庄蜕变后的亮丽颜值和群众的幸福新生活。村里还安排专人每天为9名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上门。养殖场从内蒙古购进西门塔尔牛犊,喂养10个月左右就可以出栏,一头牛可以卖2万多元。
特色种植业、肉牛养殖业、传统制醋业是促进蒋河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蒋河村现有25户个体工商户、62户养殖大户、18名致富带头人。
如今,蒋河村已成为头营镇的养牛示范村。支部引领强产业蒋河村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多元共治优势,搭建信息化治理平台,创新建立党建+N模式,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2020年,蒋河村创新支部+产业+党员+致富能人发展模式,把传承百年的纯粮古醋作为一村一品进行打造,年产醋800吨,销往区内及周边省市。村里很多独居老人做饭不方便,吃饭成了问题。
牛存栏2000头、羊存栏3000只、生猪存栏1500头,去年劳务输出530多人。蒋河村有种植冷凉蔬菜的传统,近年来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村里用心打造老年饭桌,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免费就餐,每天有10多名老人前来就餐。建成村级便民服务站,实现不见面审批办理事项25项,行政效能提高了70%,群众办事时限压缩了55%,方便了群众。
村民赵治武种植大棚蔬菜20多年了,他说: 今年种了3棚蔬菜,主要是西红柿和芹菜,预计可收入四五万元。走进肉牛养殖场,数百头牛儿悠闲地吃着草料,饲养员李文孝开着铲车运送草料。
李文孝和老伴从2018年养殖场建成后就在这里务工,粉碎草料、青贮饲料,开铲车、撒料车,他样样在行。蒋河村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党建+N多元共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以支部建设、村民议事、 两规范两公开两实行、两个带头人工程为抓手,实现了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村容村貌大变样。
苦是苦了点,但是每个月能领到3500元工资,加上5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一年能收入9万多元,日子过得好着呢。今年,蒋河村争取资金670万元,实施肉牛养殖出户入园项目,进一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名垂后世网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